印刷分类
设计欣赏
佛教传播初期-雕版印刷术贡献巨大
2009年9月30日,江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代表我国报告的中国雕版印刷武艺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术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比活字印刷术早400多年。纵观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孕育发生和生长的全历程,险些都留下了释教传播的陈迹。从印刷简朴的佛像、经咒,到大范围地印刷释教经典,一方面美满了雕版印刷的技能,同时扩展了释教在中国和东亚的传播范围。
雕版印刷术促进释教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较早的雕版印刷术重要应用于释教传播从出土文物、古籍经典以及汗青纪录来看,我国较早的雕版印刷术重要应用在释教传播上。在这一历程中,高僧、帝王、文人、信徒均有火上浇油的体现。
我国较早使用雕版印刷术传播释教的和尚当属玄奘。据玄奘嫡传门生慧立等所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载,唐高宗嗣位后,鉴于其父皇敬重玄奘,高宗也对玄奘礼敬甚隆,遣朝臣慰问不停,还施帛锦万段、袈裟数百。玄奘担当后,“随得随散,无所贮蓄。发愿造十俱月氐(“俱月氐”为梵文量词koti的音译,十俱月氐为100万份)像,并造成矣。”在唐高宗元年至十五年(公元650-664年),玄奘接纳雕版印刷术印刷了佛像100万份,散发给宽大释教信徒。
帝王使用雕版印刷术传播释教最为典范的例证便是赵匡胤印刷《开宝藏》。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大臣高品、张从信前去益州(今四川成都)主持刻印《大藏经》,并于平静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完成了13万块经版的全部镌刻,随后开始印刷中国汗青上第一部官刻木版雕印的华文《大藏经》。由于该《大藏经》始刻于北宋开宝年间,故称为《开宝藏》。
又如,虔敬的释教徒吴越国王钱俶,与高僧延寿法师一起,雕版印刷了大量佛像、塔图咒语。另有,钱俶于北宋平静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在西湖南岸落日山上制作了杭州雷峰塔。当年,佛塔里藏有雕版印刷的经籍《雷峰塔经》,又名《宝箧印陀罗尼经》。此经现收藏在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内。
文人使用雕版印刷术传播释教的代表有北宋闻名墨客、词人苏轼。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太子太保张道奉送苏轼《金山椤伽阿跋多罗宝经》,并让他将该经“使印施于江淮间”。同年,苏轼携带此经来到了今江苏镇江金山寺。在金山寺长老佛印法师的帮忙下,苏轼誊写了全部经文,后又请善刻的工匠来金山寺镌刻经卷。经版刻好后,不停存于金山寺,无论是信徒照旧香客,可以随要随印,使得此经得以广为传播。
金代,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境内)官府小吏崔进之女崔法珍虔心释教,以断臂的方法化缘,募资刊刻《赵城金藏》,很多释教信徒深受冲动,纷纷捐资帮忙。约莫在金熙宗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前后,《赵城金藏》开始雕版刻印,历时约30年方成。《赵城金藏》印刷清楚,字体劲拔,每卷首均有精致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是我国印刷史上的贵重标本,亦是研究我国刻经史和版本史的贵重资料。
雕版印刷术,让佛音普遍西夏、藏族聚居区陪同着雕版印刷术的技能日益美满,9世纪时,释教经典还在以释教立国的西夏王朝敏捷传播。西夏王朝以释教立国,无论是官员照旧平凡大众,对梵学经典非常渴求。西夏统治者为了生长释教,曾多次向北宋求购释教经典。西夏时期制作的重要寺庙高台寺的佛塔内,即藏有宋朝所赠雕版印刷的《大藏经》。1908年至1909年,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发掘出土大量雕版印刷的西夏文佛经与华文佛经,这些出土文物也论证了一个究竟:雕版印刷术是释教传播的方法之一。
13世纪,雕版印刷术传入藏族地域,为藏文释教文献的生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孝敬。藏族聚居区连续建起了印经院,大范围刊刻、印刷释教经典。建于清雍正时期、素有“藏族地域璀璨的文化明珠”和“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四川德格印经院,最重要的印刷品便是释教经典。现在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总量已达29万余块。最为难过的是,德格印经院所藏的大量雕版印刷释教经中,有很多珍本、秘本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