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出炉 看中国印刷产业竞争力

无论是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还是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劳动力优势仍将对中国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2日发布的《产业蓝皮书》,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之后,就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绝对值将保持在8亿人之上,远高于印度,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一直以来中国印刷企业所依赖的正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和市场领先者相比我们操作一台设备往往需要4、5个人而他们1、2个人足以。一方面,这是他们迫于高劳动力成本的市场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印刷百强企业中当纳利中国以26.22亿元的销售收入稳居第一,于此同时日本最大印刷企业大日本印刷的年收入高达170亿美元,这两个数据都反映出中国印刷企业同行业领先者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反映在我们的企业规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中国印刷产业的竞争力上。

  截止到2009年,我国已有各类印刷复制单位18万家,当年出版图书30.2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张);出版报纸1937种,总印数439.1亿份;出版期刊9851种,总印数31.5亿册。在2009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有着庞大的印刷出版市场,而与之并不对称的是中国还没有世界级的印刷企业,当然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印刷企业成立的时间都还太短,日本最大的印刷企业大日本印刷公司成立于1876年,发展至今历经了130多年的历史。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印刷企业在竞争中所依靠的还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顾问车茂丰先生就曾经指出高科技含量是大日本印刷公司常盛不衰的根本。

  近些年中国的印刷企业也在进行企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这方面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加大了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方面的投资和升级。许多优秀的企业步伐迈得更大,眼光也看得更为长远,他们冷静地将传统产业同现代信息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坚持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中尖端领域合作重组的创新之路。从客户往来到企业内部的设计、数据、图像、光盘制作、软件编程、数字打样、扫描及工艺流程管理网络模型等,大大提高了传统产业中印刷产业的技术构成及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

  此次《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的出炉,清楚的表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优势将持续为中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驾护航。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但同时产业转型也在悄然进行中,印刷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是走向印刷强国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