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印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的、由人类的智慧创作而获得的权利,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印刷行业也不例外。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印刷包装行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多数企业在法律侵权面前仍处于弱势。 

  对印刷企业来说,主要存在这些困难。首先,诉讼周期比较长,仲裁机构取证困难,印刷行业的仲裁专家少,促使印刷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审理、裁决时都一拖再拖。有的小型企业由于缺乏经济能力来维持诉讼过程的开支,最终使侵权案件不了了之,甚至放弃了起诉。其次,有的企业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起诉后会引发很多麻烦。特别是对于技术性的专利,没有制造成本,例如软件、工艺性等方面的技术,宣传中只推其效果,实现哪些需求,在行业的小范围内得到认可后再申请专利,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虽然申请专利就意味着核心技术有泄露的可能性,但因为多数印刷业专利产品的可效仿性很强,不能像可口可乐独家配方那样具有难破解性,采取申请专利,通过司法维权更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临海查获酒类商标侵权案'、' 妮维雅包装侵权官司胜诉'、' 康师傅顶津食品公司因味全每日C包装侵权判赔80万'、' 老干妈辣酱包装瓶设计侵权 '...... 对包装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可谓日有发生,案例也是数不胜数。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更多有关世博会的包装也面临着各方的检验。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57项世博会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进行了备案,海关将依法对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当进出口货物涉及这些知识产权时,海关将要求进出口企业出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世博局)发出的授权书,如果无法出示相关授权,则会向权利人进一步确认是否侵权,一旦涉嫌侵权,企业的货物将会被扣留下来。 

  对印刷械企业来说,盗版出现的几率更高。早在2007年初,前北人总工程师韩晓良及撰文《专利技术:印刷机械产业自主创新概况》,我国的专利授权基本上是属于实用新型,最能体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发明专利仅占3.29%,而国外在中国授权基本上是发明专利。文中一份表格的苍白之处在于,海德堡等国际制造商的发明专利约占专利总数的96%[注1],含北人集团公司在内的国内制造商的发明专利仅占专利合计数的3%。 

  据笔者了解,我国目前大多数印刷机械厂商都有知识产权保护这个意识,但是缺乏相应的行动。在他们看来,能带来眼前经济效益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印刷机械的更新每天都瞬息万变,一旦企业自己研发出了什么工艺,还没等来得及申报下来,别的企业早已生产出这类机型开始叫卖了。'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印刷机械企业有这种想法,也与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有关,谁能质疑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呢?看来,要解决这个症状,还不仅仅是行业内少数的几个声音,还需要协会乃至法律给予一定的支持。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找机会让他去干印刷业。'雅昌董事长万捷一句幽默的背后,道出了印刷业的艰辛。他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尊重知识产权,当你企业没做大时,偶尔侵权或许没人注意,也没人管你,但是一旦你的企业越做越大,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此时,一旦对别人的知识产权有侵犯,对方诉诸法律,进行追究,那么你的损失就越来越大,甚至是灭顶之灾。'万捷告诫所有印刷企业家,创业时一定要尊重知识产权。 

  总的说来,印刷包装行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很多企业在发展之初也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隐患,当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可能需要企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来弥补。印企只有首先走出知识产权的误区,注重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才能避免恶性循环、不良竞争的局面。从我国印刷企业的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在印刷工艺的发明、印刷设备的改造、印刷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强于中小型印刷包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