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分类
设计欣赏
罗小卫:重庆出版集团将如何实现"第三次爬坡"
罗小卫: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出版界已经进入集团竞争时代。有的出版集团“通天”,具有垄断资源;有的出版集团“接地”,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省域经济规模可以支撑相当规模的出版集团。位处中西部、从一家城市社内涵裂变发展起来的重庆出版集团,凭借什么在短短五年内实现迅猛扩张,甚至提出“打造西部第一个百亿出版集团”?
凭借教材教辅立社,凭借大众类图书的异军突起打开国际国内影响,凭借纸业贸易、印刷包装、创意产业和房产开发等多元化发展实现扩张,重庆出版集团将如何实现“第三次爬坡”?
今年的4月29日,年轻的重庆出版集团走过五年。而这一年,也是重庆出版社大庆。传统与新生,有时候并不矛盾。重庆出版社,从一个单一的出版社发展成为一个以书报刊为主的多元发展的综合市场主体,凭借重庆出版集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明年,重庆出版集团将告别长江二路的八十年代修建的办公老楼,举家搬迁到被称为重庆“外滩”的南滨路,那里,集团与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共同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区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将拔地而起,是一个集图书选题策划、数字网络出版、电子音像出版、图书网络发行销售、卡通动漫创作及衍生产品生产研发于一体的创意策划基地。对重庆出版集团而言,不啻为又一次的业务扩张与新生。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不“通天” 不具垄断资源,“地气不足” 仅从一家城市社内涵裂变发展起来的重庆出版集团,短短五年内,总资产增长294%,净资产增长275%,销售收入增长162%,大众类图书主业销售码洋,以年均增长70%的速度递增扩张的秘密,那就是,突破,求变 凭借教材教辅立社,凭借大众类图书的异军突起打开国际国内影响,凭借纸业贸易、印刷包装、创意产业和房产开发等多元化发展实现扩张,而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将是重庆出版集团“第三次爬坡”、实现资产百亿目标的立足点。
思想解放运动
2003年,罗小卫从行政岗位到重庆出版社当领头人,他的总体感受是,出版领域的思想还是相当保守,观念相当陈旧,管理比较粗放,市场意识淡薄,在分配上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非常严重。于是,罗小卫掀起了历时半年的解放思想的风暴,随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明确提出,全社上下要转变割裂“两个效益”的观念,面向市场,打造品牌;其次,全社自上而下要破除“官本位”思想,管理人员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最重要的是,重庆出版社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教材利润发展的思路,在充分借鉴参考国内外同行发展的经验后,重庆出版社确立了“做强主业、做大产业,产业反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路,这为重庆出版集团内部扩张、自身裂变,发展为一个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创意产业、纸业贸易、印刷包装、出版物发行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大型出版文化企业打下了基础。
事转企的时候,重庆出版集团创造性地运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已离退休的老同志身份待遇不变,集团成立前的在职职工,在职期间完全按企业人员进行管理,退休时还原事业单位身份,享受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待遇;从集团成立之日开始,不管是干部调进,还是员工进来,都是新人,一律按企业职工身份进行招聘和管理,“包括我们人力资源部部长、外宣部部长调来,都是新人新办法”。
由此,老员工心理安定,支持改革,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一系列配套政策下,重庆出版集团真正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而不是空话和口号。“曲线”改革的创新,不仅减少了改革阵痛,集团甚至免去了“买断制”所需的几个亿的成本。重庆出版集团的人员在扩大,干部规模却在缩小,“过去事改企之前,300多人,有99名处级以上干部,现在集团有上千人,中层管理人员只有60多人,减少了1/3,而且还能上能下”。尤其是,现在的重庆出版集团,老人不干活只能待岗,新人不干活就只能“走路”了,人员流动也比较合理,而不像过去一样,一招进来,“生是出版社的人,死是出版社的鬼”。
分配制度上,集团破除了过去那种以固定收入为主,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突出效益,兼顾公平”。
在罗小卫看来,这几条改革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关键的。“假改真改,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最关键。体制、机制变革带来观念的变化,干不好就不行,完不成任务就是和收入、待遇挂钩的。”所以,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重庆出版集团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主业:“化学反应”
有的出版集团“通天”,具有垄断资源,有的出版集团“接地”,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省域经济规模足以支撑相当规模的出版集团。而重庆出版集团,过去是一家城市出版社,重庆也是年轻的直辖市,人口不算多,在出版资源方面也不占优势,“比如,上海的人口比我们少得多,但它的文化底蕴和积累的出版资源,重庆是不能比的。”摆在罗小卫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如何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思路。
重庆出版集团制定了“发展主业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出版是面向全国甚至世界的,而我们在重庆,出版资源相对贫乏,首先要走出市门,如果不到出版资源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落脚立足,更谈不上走出国门。”罗小卫说。
确定主业发展战略后,重庆出版集团投资了4000万元,在北京、上海、广东设立分公司,特别是北京公司,在大众图书类方面,已经占据了整个集团的半壁河山。“通过在北京设立分公司,我们才有了条件面向世界,通过北京公司的衔接与企鹅公司共同打造经典,加入 重述神话 国际同盟,才有了我们版权贸易部辉煌的成绩,加入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为成员之一。”
走出去战略,还拉动了一系列“化学反应”,首先是给集团本部带来的观念变化。“通过在北京做书以后,我们本部做书无论是在内容、选题策划上,还是在版式、封面设计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过去,重庆出版集团印数在10万册以上的大众类市场图书非常少见,现在则是层出不穷,其中,《读点经典》系列发行了近800万册、《藏地密码》300多万册、《摩尔庄园》100万册、《女心理师》50多万册。
据开卷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出版集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0.91%,全国排名第17位,比2008年前进了18位。2009年,重庆出版集团发行量超过10万册的图书就达24个品种,国内一些知名文艺社将重庆出版集团称为“黑马”,经常和重庆出版集团竞争一本书,或一个作者,“而过去,我们和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罗小卫谦虚地说。
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地方出版集团都在文化中心城市设立出版中心或出版公司,但能冒出头的寥寥无几。为什么偏偏是重庆出版集团扎下了根,实现效益?
“综合原因吧。一个是选人,北京公司的总经理我们选得比较好,一是忠诚,再是有本事,她有拼命三郎的干劲,加上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其次,集团要有足够的耐心支持公司在外发展。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陈建军说,这几年,无论是他们碰到困难,或是选题失败、看不准市场的时候,集团给予了足够的耐心。“集团上上下下给走出去的同志给予了工作、生活、政治上的支持和爱护。罗小卫以“前方打仗,后方应该无条件支持”做喻。
机制的理顺也是重庆出版集团发展主业的重中之重。现在,重庆出版集团整合编辑出版资源,将出版社原12个编辑室整合为教育、社科、文艺、科技、少儿、美术六大出版中心,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相对自主的图书出版运行实体,进行模拟公司化管理运作,其中教育出版中心在2009年与重庆民营书业的佼佼者 重庆五洲公司等实现了股份联合,成立了重庆五洲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其他五个中心也从2010年开始彻底改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版传媒公司,年底将按照利润指标接受集团考核。此外,集团还投资1500万元将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和卡通动漫从出版中心独立出来,实行公司化运作。
在重庆出版集团下一步的发展中,主业依旧是立社之本。“主业要做亮,做成品牌,而且还要有较大的项目做支撑。”罗小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