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分类
设计欣赏
“爱心拍卖会”少儿不宜
苏州市某小学办起“爱心拍卖会”,学生自绘环保袋进行拍卖,所得款项作为爱心捐款保护太湖母亲湖。然而个别家长带了数千元参加拍卖会,把多数环保袋“拍”出了百元高价,最贵的拍到400多元!这让不少“囊中羞涩”但渴望捐出爱心的孩子望“袋”兴叹:献爱心咋这么贵?(3月31日姑苏晚报)
保护太湖,爱心捐款,本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公益精神和环保意识,也能聚沙成塔,为治理太湖筹集更多的资金。但是有力出力的爱心捐赠,到头来变成了“钞票比拚”,未免让好事逊色不少。有议论认为,这些家长花大钱“拍”环保袋,其实搀杂了虚荣心,潜意识中是为了给自己孩子长脸,自己也有炫富的意思。这个批评颇为尖锐,但不能说没有道理。
事实上,这些家长确实是或多或少把“爱心拍卖会”当成了炫耀自我的载体。公益捐赠并不反对“高调”,并不排斥捐赠者“以钱换名”,即使是“作秀”,只要掏的是真金白银,也是无可厚非。但这也有前提,要分场合。倘若是社会上举办的“爱心拍卖会”,竞买者出高价,多捐赠,多多益善。然而在学校,由孩子们当主角的爱心捐助活动,则不宜“以钞票论胜负”。这是因为,孩子既没有经济来源,也不具备冷静理性看待钞票与爱心关系的心智,在拍卖中很容易情绪失控,“以钞票论胜负”反而会产生“以钞票论爱心”的误导。即使竞拍成功的孩子,恐怕也只是能体会到“钞票的力量”而未必会想到“财富与责任”,而对更多“囊中羞涩”但渴望捐出爱心的孩子,望“袋”兴叹之余,更是蒙上了阴影。
不能不说的另一个问题是,作为学校,在孩子中开展公益捐助活动,应该因“校”制宜,因“孩”制宜,总之是一切从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组织“拍卖会”之类的活动。事实上,“拍卖会”一开,客观上的负面效应比如攀比炫富等,就难以避免了。但同样不能不说的问题是,如果学校是考虑不周,那自然是“好心办了错事”。不过要是心知肚明比拚钞票的“拍卖会”是“少儿不宜”,但为了哗众取宠,却仍要“比拚”,仍要“拍卖”,那又如何是好? 奚旭初